-
不溶性聚乙烯聚吡咯烷酮
由于交聯聚維酮的高分子量和交聯結構,不溶于水但遇水能迅促使其網絡結構膨脹并產生崩解作用,醫藥上廣泛用作片劑的崩解劑,另外被廣泛用作懸浮穩定劑,藥物成分絡合劑,植物性藥物中單寧及多酚物質的絡合劑
- 中文名:不溶性聚乙烯聚吡咯烷酮
- 外文名: Insoluble polyvinyl
- 氮/%: 11.0~12.8
- 灼燒殘渣/%: ≤ 0.40
中文名稱: 不溶性聚乙烯聚吡咯烷酮
英文名稱:
詳情: 理化性質:白色或類似白色,有吸濕性、易流動粉末,微有氣味,不溶于水及一般容劑。
來源與制法:由N-乙烯基-2-吡咯烷酮在堿性催化劑或在N,N′-二乙烯咪唑存在下進行聚合,交聯反應而成粗品,再用水、5%乙酸和50%乙醇回流至萃出物低于50mg/kg為止。
毒理學依據:
①GRAS:FDA-21CFR 173.50。
②ADI: 無須規定(FAO/WHO,1994)。
質量要求:質量標準(FCC,Ⅳ)
重金屬(以Pb計)/% ≤ 0.001
pH值(1%懸浮液) 5.0~11.0
可溶物/% ≤ 0.5(在水中)
1.0(在酸醇介質中)
不飽和物(以乙烯吡咯烷酮計)/% ≤ 0.10
水分/% ≤ 6.0
用途與注意事項: 澄清劑和穩定劑。使用范圍和使用量:參照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1996)規定:在啤酒中可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鑒定方法: 在本品1g加10mL水混合形成的懸浮液,加碘試液(14g/L)0.1mL。混合后振搖片刻,試劑顏色退去(與產生紅色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區分)。再加入1mL淀粉試劑(取適當淀粉1g、紅色氧化汞10mg與足量冷水混合制成稀糊,加入沸水20mL,煮沸1min并不斷攪拌,冷卻,僅用清液),搖動混合物不產生藍色。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