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釘肉餅
門釘肉餅是北京的一種傳統小吃。因為形狀像古時候城門上的門釘而得名。而且據說門釘肉餅有吉祥的含義。
|
|
1簡要介紹
據說清朝時皇宮的御膳房為特意慈禧太后做了一道有餡的點心,慈禧很喜歡吃,問這種食品的名字。廚師臨時想到宮廷大門上的門釘,就回答說叫做門釘肉餅。
門釘肉餅的做法和一般的餡餅區別不大,只是餡餅是扁的,而門釘肉餅則是高約3厘米,直徑5厘米的圓柱體。餡傳統上是牛肉大蔥。 門釘肉餅選擇牛肉的上腦和鮮嫩肥瘦相間的部位剁成餡,調以香油、洋蔥、鮮姜、花椒等輔料拌制,用精白面粉和成松軟面皮,包成像宮廷紅門上的門釘形狀,直徑4厘米,厚2厘米,放在鐺中煎烙成熟,可算得皮薄餡足的一種美食了。它外焦里嫩,清香潤口,咬一口鮮湯四溢,風味獨到。
2食材介紹
材料
面粉350克、溫水210克,牛肉500克、洋蔥250克、花椒水100毫升、黃醬兩勺、生抽兩勺、白胡椒粉適量、五香粉適量、香油1小勺、雞精1小勺、姜米15克、花生油兩勺、鹽適量
3制作方法
1、將牛肉洗凈切片
2、切丁后剁餡
3、剁好的牛肉餡中放入白胡椒粉適量、五香粉適量、香油1小勺、雞精1小勺、姜米15克、
4、干黃醬兩勺加兩勺生抽和開(沒有的話兩勺豆瓣醬用刀將豆瓣斬碎加上生抽和好)
5、花椒粒一小撮,加上約100毫升水,放到微波爐中轉1分鐘,制成花椒水
6、調好的醬放入餡中拌勻,濾掉花椒粒,將花椒水緩緩倒入肉餡中攪拌至全部吸收,加入適量的鹽調味。鹽最后加是因為要加醬,這樣才能根據自己的口味把握好咸淡。調好的餡放入冰箱中冷凍一宿。
7、面粉和水的比例是1斤面6兩水,將溫水緩慢倒入面粉中,用筷子攪拌成雪花狀
8、揉成光滑的面團后,表面刷層油,餳2個小時以上(油是為了滋潤面團,餳的時間越長越容易將面的勁性發揮出來,才能達到皮薄如紙而不破的境地)
9、白洋蔥切碎,倒入兩勺花生油拌勻
10、取出腌漬的牛肉餡,趁著沒完全化開和洋蔥拌勻(這樣餡硬好包)
11、餳好的面揉勻,搓成條,制成大小均勻的小劑子
12、搟成薄皮,包上餡料,收口(注意手法,請忽略豬爪,郁悶沒長成纖纖十指)
13、包好后的樣子
14、將多余的面揪掉,勻到后面的面團中
15、將后口朝下,向上搓,將肉餅團圓,電餅鐺預熱后刷上油,放入肉餅
16、蓋上蓋子,煎三分鐘
17、翻面后,倒入約60毫升水,連煎帶蒸5分鐘
18、5分鐘后,水收干,餅底香脆,出鍋嘍(如果你是認真的人,那開蓋后將餡餅另一面翻過來再煎脆吧,因為水汽會讓原本煎好的一面變軟。)
4溫馨提示
1、面軟,餳發時間長,這樣才能皮薄如紙,俺的就夠薄了,不過搟皮的時候還有所保留,下次再薄些,再薄些。
2、餡硬,先要調味后凍硬,同時入味,再者要趁著沒化開拌入洋蔥,餡硬好包,絕對能達到一兩皮三兩餡的效果。
3、餡料多汁,沒有額外的水分,但是煎好的餡餅一包湯汁,這汁來源于去腥的花椒水,還有鮮嫩的洋蔥(肉餡和洋蔥的比例是1斤肉餡半斤洋蔥),洋蔥和牛肉非常搭,而且口感比大蔥要好很多。
4、包制的手法:一定不要像包包子那樣,否則會有個很大的面疙瘩,往下漏的手法,能夠多包餡,而且你找不到收口,因為面皮是一樣厚薄的。
5、煎制方法:先煎三分鐘,翻面后連煎帶蒸,保證高樁的肉餅盡快熟透,5分鐘后水收干,香脆的底兒非常好吃。
吃法
由于門釘肉餅油很大,而且牛油很容易凝固,因此趁熱吃比較好,口感也好。但是趁熱吃也容易不小心燙嘴。而且一般吃的時候,最好淋上一些醋,既能去除油膩的感覺,又能帶來更好的口感。
5知名字號
門釘李
白魁老號
隆福寺的“豐年灌腸號 ”
推薦
朝陽路慈云寺處有一家(好吃 掐點兒 飯口沒座)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