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燒麥

清光緒年間,方城縣城內開化寺街馬玉亮(回族),始創'燒麥'。最初不叫'燒麥'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邊象快熟的麥穗,隨改名為'燒麥"。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燒麥
-
外文名稱Shao Mai
-
儲藏方法即食
-
別 稱撮子包
-
主要原料面粉,羊肋肉
-
副作用無
-
主要營養成分蛋白質,維生素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適宜人群老少皆宜
-
主要食用功效營養,健康
歷史文化
燒麥發源于方城,推廣全國,卻在方城沒人賣,也買不到。方城是世界曾氏的祖根地,卻很少有人姓曾,這兩個特色,其實很好解釋。
清光緒年間,方城縣城內開化寺街馬玉亮(回族),始創'燒麥'。最初不叫'燒麥'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邊象快熟的麥穗,隨改名為'燒麥"。
古時候,方城的曾國是很小的一個國,位于方城八里橋的潘河旁邊。后來,由于戰亂和天災,曾氏遷徙全國各地。當時馬玉亮是為了做善事,每年在清真節日蒸兩次,每次幾百個,供群眾們免費吃。后來,燒麥就被方城群眾做小吃時傳到全國各地,由于方城包子、油條、糊辣湯是主流早餐,實惠好賣,所以很少有人做燒麥來賣。
制法
小貼士
吃時,從'燒麥'上面的花口,加入適量蒜汁、清香油,嫩香味美,清香撲鼻。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