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黃燒麥

蟹黃燒賣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名點,屬于閩菜系。它由小黃皮、蟹黃等制作而成,味道鮮美。蟹乃食中珍味,素有"一盤蟹,頂桌菜"的民諺。它不但味美,且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的補品。蟹肉是用海蟹剝制而成,外型為長短不等的條狀或塊狀,呈淡黃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蟹黃燒麥
材料
燒麥
工藝
蒸煮
味道
鮮美
原料
蟹乃食中珍味,素有"一盤蟹,頂桌菜"的民諺。它不但味美,且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的補品。蟹肉是用海蟹剝制而成,外型為長短不等的條狀或塊狀,呈淡黃色。
主料:面粉500克,豬肉250克,濕冬菇100克,冬筍50克,蟹黃150克、筋力源H3克
調料:香油50克,鹽10克,醬油5克,糖2克,胡椒粉、味精各4克,干淀粉250克。
做法
制作方法:
1.和面: (筋力源H與干面粉拌勻)面粉置于案板上開窩,用溫水和成面團,揉光待用。
2.制餡:豬肉剁碎,冬菇、冬筍切碎,肉放人盆內加調料,分次加入涼水打至水肉有黏性時放人冬菇、冬筍拌勻即成餡心。
3.成形:將面團搓條揪劑(每兩4個),搟成小圓皮,再加淀粉用圓走槌打出裙邊,包人餡心,收口時放一點蟹黃即成生坯。
4.熟制;生坯上籠旺火蒸8分鐘即成。
菜品特色
餡軟、汁多,蟹黃味鮮濃。
關鍵工序
1.制餡時分次加水。
2.面團和制要軟硬適中。
3.皮子要搟薄。
另一做法
主料:熟面粉、豬肉
輔料:淀粉、香菇、香菇(干)、蔥
調料:芝麻油、料酒、生抽、雞精、白糖、食鹽、胡椒粉
做法
1、把面粉放入大碗,加3勺淀粉,用溫水和面。
2、把面團揉勻,用保鮮膜蓋住,醒20分鐘。
3、豬肉洗凈,切成丁,再剁碎。
4、香菇浸泡好,洗凈,切碎,冬菇漂凈切碎,在肉糜中分3次加些水,往一個方向攪拌。
5、加入鹽,糖,料酒,鮮抽,攪拌勻,加入胡椒粉,淀粉,雞精,芝麻油,蔥,攪拌勻。
6、放入香菇,冬菇丁,攪拌好成燒麥餡,把醒好的面團揉成長條,切成劑子,搟成圓形皮子,再加淀粉用搟面棍搟出裙邊。
7、包上餡料,上口處做成花樣,當中放上蟹黃,全部做好,取蒸鍋,刷些油,放入燒麥生胚,大火蒸10分鐘左右,關火.燜1分鐘取出即可。
小貼士
1.燒麥的餡料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添加。
2.蒸的時間根據燒麥的大小而定。
營養價值
豬肉提供人體生理活動必需的優質蛋白質、脂肪,具有滋陰潤燥、益精補血的功效,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腎經;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之功效;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后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和止消渴。適宜于氣血不足,陰虛納差者。
禁忌
1、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
2、食用豬肉后不宜大量飲茶。
營養價值
營養豐富
1.蟹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2.螃蟹還有抗結核作用,吃蟹對結核病的康復大有補益。
屬菜系
蟹黃燒麥屬于港臺菜,主要原料是蟹肉,口味是鮮,工藝是蒸,難度屬于中級。臺灣菜,口味清淡,菜品精致,主料以海鮮為主,融會了閩菜、粵菜及客家菜的烹調手法,先后經過荷蘭、日本的文化影響,再結合臺灣的物產及當地食俗發展起來的一種菜肴。臺灣菜的特色每一個菜系都有它不同的個性,臺灣菜因其特殊的歷史背景更是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以清、鮮為先:島內氣候炎熱,傾向自然原味,調味不求繁復,清、淡、鮮、醇便成了臺灣菜烹調的重點,不論燉、炒、蒸或水煮,都趨于清淡,在大多以色重味濃取勝的其它地方菜中,臺菜的清鮮美味反而獨樹一幟。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