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油(Cream)或稱淇淋、激凌、克林姆,是從牛奶、羊奶中提取的黃色或白色脂肪性半固體食品。它是由未均質化之前的生牛乳頂層的牛奶脂肪含量較高的一層制得的乳制品。
因為生牛乳靜置一段時間之后,密度較低的脂肪便會浮升到頂層。在工業化制作程序中,這一步驟通常通被分離器離心機完成。在許多國家,奶油都是根據其脂肪含量的不同分為不同的等級。
飼養于天然牧場的奶牛所食用的牧草通常含有一些類胡蘿卜素類色素,這使得產自它們的奶油由一些淡淡的黃色,味道和質感都比較濃,而用途主要是作為蛋糕的裝飾、或成為面包的餡料(見奶油包)。另有一種主要飼喂谷物的圈養奶牛所產的奶油通常是白色的,味道較淡而且質地較松軟,通常用來加在飲品中,亦有用作蛋糕的裝飾。在香港,奶油通常用來稱呼前一種,而后者習慣稱作忌廉(Cream),雖然兩者在英文中都是Cream。奶油也是制造冰激凌的主要原料。
中文名:奶油。 外文名:cream。 別稱:淇淋,激凌,克林姆。 主要原料:牛奶,羊奶。 是否含防腐劑:否。 主要營養成分:脂肪,蛋白質。 儲藏方法:先用紙將奶油仔細包好,然后放入奶油盒或密封盒中保存。
分類
奶油在類型上分為動物奶油和植脂奶油。動物奶油是由牛奶中的脂肪分離獲得的。而植物奶油是以大豆等植物油和水、鹽、奶粉等加工而成的。
味道:從口感上說,動物奶油口味更棒一些。植脂奶油就是平常我們能在蛋糕店買到的那種。熱量比一般動物性奶油少一半以上,且飽和脂肪酸較少,不含膽固醇。
購買:動物奶油在大型超市會有賣的,品牌較多。植物奶油可在烘焙市場買到。做西點基本和常用的黃油,還是要用塊狀的黃油。
奶油按照制造方法可以分為三類:
鮮制奶油:用殺菌稀奶油制成的淡或咸的奶油。
酸制奶油:用殺菌稀奶油,經過添加發酵劑發酵制成的淡或咸的奶油。
重制奶油:用熔融了的稀奶油或奶油制成。
蛋糕奶油
2盒125g的奶油。 再買盒純牛奶,用量為350ml。 然后把奶油放在不銹鋼容器里, 用抽蛋器按一個方向攪打,攪打過程中分三次加入奶和細沙糖。 容器下面最好放上冰水,溫度低更容易把奶油打發。 這個過程很艱苦,要打很久(建議使用電動打蛋器,效率高還省力)。 奶油打好了,就成了香甜可口,松軟滑膩的蛋糕奶油了。
植物奶油
主要成分就是氫化植物油,相比普通奶油脂肪含量要低,熱量也要低,但是相對添加劑要多,而且風味沒有奶油好。一般作點心作蛋糕什么的可以用植物奶油,作菜或者直接涂抹面包用普通奶油
發酵作用
主要有兩點,一是延長保質期,二是產生良好的芳香風味。發酵劑中的乳酸菌大量繁殖,使黃油的酸度增高,能夠防止其它雜菌尤其是酵母和霉菌的繁殖,從而延長保質期。發酵劑中含有產生乳香的噬檸檬酸鏈球菌和丁二酮乳鏈球菌,能夠產生比不發酵產品更濃郁的芳香風味。
發酵菌種
除了噬檸檬鏈球菌和丁二酮乳鏈球菌,還有乳鏈球菌和乳脂鏈球菌和副噬檸檬鏈球菌。
從用途來講,總體而言酸性黃油的用途要窄一些,更多的用于烘培業;而甜性黃油則適用于各種用途。
人造奶油
日常生活中的乳制品,除了牛奶和奶酪之外,常見的還有奶油和黃油。很多人并不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及在營養上有什么區別。
很多人以為,蛋糕房里用來制作蛋糕的就是奶油,其實是錯誤的。這種“鮮奶油”根本與奶油無關,它的主要成分是植物奶精,實際上是氫化植物油、淀粉水解物、一些蛋白質成分和其他食品添加劑的混合物。氫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大量食用對心臟具有一定的危害,這在國際上已經形成共識,所以平時應盡量少吃。
奶油和黃油都是以全脂鮮奶為原料的。奶油也叫做稀奶油,它是在對全脂奶的分離中得到的。分離的過程中,牛奶中的脂肪因為比重的不同,質量輕的脂肪球就會浮在上層,成為奶油。
對牛奶或稀奶油進行劇烈的攪動,使乳脂肪球的蛋白質膜發生破裂,乳脂肪便從小球中流出。失去了蛋白質的保護后,脂肪和水發生分離,它們慢慢上浮,聚集在一起,變為淡黃色。這時候,分離上層脂肪,加鹽并壓榨除去水分,便成為日常食用的黃油,也叫“白脫”。
衍生產品
1.黃油:奶油經過一次提煉,可以分為黃油和乳清,可以通過手工和機器兩種方式進行這樣的提煉。
2.生奶油:利用奶油與空氣的作用,將奶油提煉為脂肪含量30%左右的奶油,此時的液態奶酪會變成柔軟的固態。現代工業中也會使用一氧化二氮來制作生奶油。
3.酸奶油:酸奶油在美國極受歡迎。酸奶油是通過細菌的作用,對奶油進行發酵,使其乳酸的含量在0.5%左右。
黃油是從奶油產生的,將奶油進一步用離心器攪拌就得到了黃油,黃油里還有一定的水分,不含乳糖,蛋白質含量也極少。
奶油和黃油雖都來自牛奶中的脂肪,但它們和來自牛身上的體脂——牛油是不相同的。奶油的脂肪顆粒很小,而且熔點低、消化率高。另外,奶油、黃油含有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及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并有卵磷脂,這都是牛油、豬油和羊油等畜類的體脂所沒有的。
黃油根據是否發酵可分為酸性黃油和甜性黃油。生產酸性黃油時,需經過發酵過程。黃油就是奶油的制成品。
奶油是把牛奶經過分離,利用離心力不同,將脂肪分離出來,剩下的就是脫脂奶。奶油通俗意義就是乳中的乳脂肪。
剛剛經過分離出來的奶油稱之為稀奶油(cream),里面的含脂率在10%左右,然后經過殺菌冷卻,可以做為一種食品的添加劑來使用。一般是食品工廠用,基本都是大桶包裝。
稀奶油經過再次分離或濃縮,將脂肪控制在35%左右,經過殺菌冷卻,就是通常所說的打發稀奶油或者發泡稀奶油(whipping cream),一般用于蛋糕制作時打發奶泡用。市售一般用塑料桶或屋頂包或無菌紙盒包裝。
稀奶油經過低溫成熟,再經過發酵和加鹽(為了提高保存性和提高口味),市面上很多黃油有酸性,甜味,含鹽,脫鹽就是這么來的,再經過調色(添加食用色素,呈現淡黃色,這也就是這種奶油被稱為黃油的原因),再經過摔打(這個過程稱之為壓煉),析出過多水分,使脂肪和水之間聚合緊密,然后裝在模具里成型,冷凍,這就是成品黃油了。至于什么形狀那是以后分割包裝的不同。市售的黃油一般用紙或鋁箔包裝。
其他奶油
買一盒淡奶油,最好是雀巢的(其它的效果不太好)。 把淡奶油倒在容器里,用抽蛋器按一個方向攪打,攪打過程中分三次加入細沙糖。糖放的越多,越好打發。 要不停地攪打十五分鐘以上才可以。 或者用電動攪蛋器(2到4分鐘即可)。
由于劃分的標準不同,所以奶油的種類相當之多。除了上面介紹的動物性奶油、植物性奶油、鮮奶油之外;還可以根據是否添加食鹽,分為無鹽奶油和含鹽奶油;也可以根據奶油中油脂含量的多少來區分,即為高脂奶油和低脂奶油。營養成分
奶油相當油膩,其熱量很高,62%的脂肪都由飽和脂肪酸組成。它含有膽固醇,每30毫升奶油的膽固醇含量在10~38毫克,取決于其脂肪含量。每30毫升淡奶油中,水分占77.5%,另含蛋白質0.8克、脂肪4.6克、碳水化合物1.2克和膽固醇16毫克;每30毫升發泡奶油中,水分占59.6%,另含蛋白質0.6克、脂肪10.6克、碳水化合物0.8克和膽固醇38毫克。
能量879千卡
蛋白質0.7克
脂肪97克
碳水化合物0.9克
膽固醇209毫克
維生素A297微克
核黃素0.01毫克
維生素E1.99毫克
鈣14毫克
磷11毫克
鉀226毫克
鈉268毫克
鎂2毫克
鐵1毫克
鋅0.09毫克
硒0.7微克
銅0.42毫克
以上數據參考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所著的《中國食物成分表(2002)》。以上數據僅供參考,不得用于其他的用途。奶油的脂肪含量比牛奶增加了20~25倍,而其余的成分如非脂乳固體(蛋白質、乳糖)及水分都大大降低,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含量很高的調料.
生產制作
方法一
油相由2%甘油一硬脂酸脂、1%丙二醇硬酯酸單甘油酯、5%熔點為50℃的氫化牛油和92%大豆油組成;水相由5.6%、10%發酵乳、3%蔗糖、0.1%古柯豆膠和2%食鹽組成。將18%水相混合到82%油相中,攪拌乳化,急冷捏后得人造奶油。測定這種人造奶油的固體脂指數結果,在5~25℃的范圍內為7.2~7.6,把人造奶油品溫調到20℃,將200克液糖添加到200克人造奶油中,用攪拌機攪拌10分鐘使其含氣,得到食感和攪打奶油十分相似的打稠奶油。
方法二
油相由3%甘油一硬脂酸酯、5%氫化大豆油(熔點50℃)、92%玉米油組成,水相由18%水、5%全脂奶粉、0.5%蔗糖酯和2%食鹽組成。將25.5%水相以及0.1%卵磷脂添加到74.4%油相中,攪拌乳化、急冷捏和,制成人造奶油。在5~25℃范圍內,油相的固體脂含量為7.2~7.8%。將這種人造奶油按方法1同樣的方法攪拌含氣,結果相同。
方法三
油相由10%粗奶油、3%氫化牛油(熔點48℃)、83%玉米油、2%甘油一硬脂酸脂和2%丙二醇硬脂酸單甘油酯組成;水相由12%,0.7%蔗糖酯、10%全脂乳、0.1%古柯豆膠、0.1%羧基甲基纖維素和2%食鹽組成。將24.9%水相以及0.1%卵磷脂添加到75%油相中,攪拌乳化、急冷捏和,得人造奶油。人造奶油油相中的固體脂量在5℃~25℃范圍內為9.2~13%。
將人造奶油品溫調整到25℃,把200克液糖添加到200克人造奶油中。用攪拌機攪拌使之含氣,即加工成水包油型打稠奶油。
食用指南
動物性奶油用于西式料理,可以起到提味、增香的作用,還能讓點心變得更加松脆可口。但是,由于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植物性奶油以不含膽固醇且口味與動物性奶油相近等優點成為奶油消費中的主導,多數情況下,幾乎將動物性奶油取而代之。鮮奶油的用途則更為廣泛,可以制作冰淇淋、裝飾蛋糕、烹飪濃湯、以及沖泡咖啡和茶等等。
鮮奶油:又稱生奶油。這是從新鮮牛奶中分離出脂肪的高濃度奶油,用途很廣,像制作牛油,冰淇淋蛋糕,或沖泡咖啡時都用得到。鮮奶油得脂肪含量最高為45%-50%,最低也有25%-35%,沖泡咖啡通常是使用含脂肪量25-35%的鮮奶油。
奶油較易吸收其他氣味,宜密封單獨冷藏。
奶油選購:優質的奶油呈淡黃色,具有特殊的芳香,放入口中能溶化,無粗糙感,包裝開封口仍保持原形,沒有油外溢,表面光滑;如果變形,且油外溢、表面不平、偏斜和周圍凹陷等情況則為劣質奶油。
奶油容易氧化,最好先用紙將其仔細包好,然后放入密封盒中,冷藏在2~4℃冰箱中,可保存6個月以上。
主要功效
奶油可以補充缺乏維生素A,較適合缺乏維生素A的人和兒童食用。
禁忌與副作用
有醫學期刊報道:如果要遠離前列腺腫大,就要避免過多的奶油和人造奶油的攝入,因為這兩種食物可能會導致男性的前列腺腫大。
奶油里亦含有多種飽和脂肪酸,這是對血管有害的脂肪酸,還是少吃為佳。
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患者忌食;孕婦和肥胖者盡量少食或不食。
飲食文化
發展歷史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古代印度人就已掌握了原始的奶油制作方法。把牛奶靜放一段時間,就會產生一層飄浮的奶皮,奶皮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印度人把奶皮撈出裝入皮口袋,掛起來反復拍打、搓揉、奶皮便逐漸變成了奶油。但這種方法頗費時間,而且從牛奶中產出的奶油量也很少。
公元前2000多年,古埃及人也學會了制作奶油。后來,埃及的奶油制作方法由希臘和羅馬人帶到了歐洲,印度的奶油技術則經過中國,朝鮮傳入了日本,但當時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制作的奶油只有少量是食用,大部分是作為化妝品抹在臉上。
在中世紀時,歐洲出現了手搖攪拌器,提高了從牛奶中提取奶油的效率。1879年,瑞典的德·拉巴爾發明了奶油分離機,這是借助滾筒產生的離心力,利用奶油與脫脂奶的不同比重,使奶油得到分離。拉巴爾在1882年又發明了由內燃機帶動奶油分離機,進一步提高了分離效率,奶油分離機的誕生,為奶油生產的機械化開辟了道路。
至今西亞的某些山區,居民仍使用著延續了5000多年的制作奶油的方法。將加熱的乳脂放入木桶內,用木棍攪拌和拍打半個小時)。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