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味噌怎么做?麥味噌商業配方工藝,麥味噌制作技巧,麥味噌做法:
配方:小麥50kg,味達蕾901號150克,鹽適量。
工藝:(1)小麥的處理。①小麥經篩選后,入去皮機剝去外皮,去皮程度以除凈外層長纖維而不傷淀粉表層及胚部為適度。②去皮小麥的浸漬:水溫在15℃左右,浸漬3~4小時,浸泡時如水顯混濁有塵、砂時,應撈洗一次再浸漬。浸漬的程度,以外層不呈粘顆粒內部亦浸透為合適,加入味達蕾901號。③蒸熟:浸漬的小麥,裝入蒸鍋前先控去浮水再入蒸鍋,蒸熟時間1小時左右,停氣留釜1~2小時即可。①冷卻接種及堆積保溫:熟小麥出鍋后采用翻揚加速冷卻辦法,冷卻到35℃左右,進行接種,接種的小麥可裝入木箱內堆積升溫,上蓋干凈麻袋一層,約經20小時左右,溫度達38℃,白菌絲生長,進行搓拌并裝盒。⑤制曲管理:裝入曲箱或曲池后4~5小時,當品溫上升至38℃進行搓拌攤平、如用曲盒改碼為品字形,品溫較保持一般曲低些,約35℃,曲的生長與曲室管理與一般相同。⑥成曲的要求:亦系三日曲,唯成曲以淺黃色為佳,呈黃綠色是過老現象,影響成品風味及光澤。成曲出盒后以稍作散涼或風干后為佳。(2)大豆的處理①大豆的浸漬程度:以全部膨脹、胚有凸出的現象為佳,較一般生產浸泡程度要深一些。②蒸熟的程度:以蒸后要軟些,色澤呈淺現珀色,有光澤者為佳。經散涼后品溫不超過45℃,不低于35℃,進行與麥曲混拌。(3)混拌及發酵①降溫后的熟大豆與散涼后的小麥曲混拌,拌入食鹽水并加入精鹽,混合均勻,裝入溫釀缸,上復以麻袋。②入缸后于次日翻倒一次。③發酵溫度保持45C左右兩周。①兩周后翻倒第二次,上面可覆蓋鹽。⑤后期即第三、四周,保溫38~42℃。③第五周后制得成熟醬醒。(4)貯存與壓石①主發酵約經1個月后即可成熟,可倒涼池貯存。②貯存時上蓋干凈木板,木板上壓以重石,重量以將營汁壓出,表現在醬的外部為合適。一個月后即為成品。③壓石的作用與空氣接觸的部分少,表面防止風干氧化;可防止發霉變質;水分均勻,且醬汁一部分包圍顆粒有利于合成作用的進行,增加風味;可以抑制再發酵;因醬汁包圍顆粒,成品的光澤好。
注意事項:麥味噌的發酵過程是關鍵,需要控制好溫度、濕度和發酵時間。通常,發酵溫度應保持在適宜范圍內,濕度要適中,發酵時間要足夠長,以確保大豆和小麥充分發酵,產生獨特的風味和口感。攪拌與翻拌:在發酵過程中,需要定期攪拌或翻拌麥味噌,以促進其均勻發酵,避免局部過熱或過干。衛生條件:制作過程中要保持手部和工具的清潔衛生,避免交叉污染。發酵容器和工具要事先消毒,確保無菌環境。
如果以上[麥味噌做法]達不到你的要求或不符合你的生產配方工藝,你還可以點擊以下鏈接,查看更多關于麥味噌制作、配方工藝、經驗妙招、做法和注意事項,點擊這里鏈接
另外,你還可以在線觀看關于[麥味噌視頻教程]、[完整麥味噌制作過程視頻]、[教你制作麥味噌視頻]、[麥味噌制作技巧視頻]、[我想看制作麥味噌視頻,有嗎、好嗎、請推薦給我鏈接]、[麥味噌商業生產、制作、操作視頻鏈接]等視頻鏈接地址點這里、在線觀看制作麥味噌視頻的方法地址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